首页

免费女王调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30 03:46:22 作者:“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浏览量:16153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劳模”长三乙火箭首次为中国小行星探测“搭天梯”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顺利跑完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第一棒”。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白国龙 摄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此次任务是长三乙火箭第109次飞行,也是其首次挑战地球逃逸轨道发射。

  地球逃逸轨道高度高,火箭挣脱地心引力束缚所需的能量就更多,速度也更快。此外,发射窗口窄,入轨精度要求高,分离速度误差控制严……发射难关一项又一项,“劳模”长三乙火箭如何跨越重重难关,为此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搭天梯”?

  力气足:5.55吨运力精准匹配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一款高轨道大推力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亦可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其他轨道卫星的发射。

  作为中国高轨主力运载火箭,该型火箭是“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中“力气最大”的,特别是2020年实施“双提升”工程后,火箭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5.55吨,与天问二号探测器质量要求更贴合,成为本次任务的“最优解”。

  飞得高:直达高轨,精准“投送”

  以往发射地球轨道范围内的载荷,火箭分离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千米。此次任务中,火箭分离时的速度需超过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才能使天问二号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球逃逸轨道。

  不仅如此,目标小行星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弱、捕获难度大,这对火箭入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火箭入轨速度不仅要达到每秒11.2千米,每秒偏差也不能超过1米,否则可能造成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百万公里的级差。

  火箭专家解释称,如果将火箭入轨比作投篮,这样的入轨精度,好比在上海投出一个篮球,要投中位于北京的篮筐,还要保证篮球入筐时的飞行角度和速度。

  为此,研制团队在采用迭代制导技术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末速修正技术,在分离前实时调整火箭速度、姿态等,确保探测器精准踏上深空之旅。

  靠得住:百战锤炼,飞行更可靠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首个宇航发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型运载火箭。自1996年首飞以来,它托举“北斗”、“嫦娥”、风云卫星、天链卫星等“乘客”问鼎苍穹,保障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历经百战锤炼的长三乙火箭如今越飞越稳,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早在2018年,天问二号发射任务就“花落”长三乙火箭。“火箭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执行其他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也在一发发积累中为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张亦朴说。

  谈到长三乙火箭长期稳定、可靠的表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闽慷也表示,多年来,型号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与可靠性提升,大大提升了长三乙火箭的整体性能与竞争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为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报告称中国城市群之间已形成联结带动

中国新闻周刊:21世纪以来,西北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比如说南疆暴雨、沙漠洪水、极端干旱的发生频率、强度都在显著增加。我们该如何应对?

夏宝龙将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香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幕礼

二是坚持片区、平台、项目一体布局。抓四大片区,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做好保护、发展、留白三篇文章,实施“新千亩”用地储备计划,重点盘活园区516亩成熟用地,推动太平镇、鳌头镇早日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东西问】贾立:珠峰地区首次,中国科学家为何开展这项试验?

根据荷兰“跨国研究所”等欧洲智库近期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气候交火:北约将军费开支提升至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将如何加速气候崩溃》,对气候危机负有最大责任的西方国家不仅未能兑现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承诺,反而在通过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大大增加军事行动的碳排放。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军费开支已达创纪录的2.24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拥有31个成员国的北约。

全国首创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建成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正在进行,科考内容涵盖深空、大气、海洋、生物等多各方面,地质科考也是其中一部分。来自南极4000米海底深处的泥巴里,都有哪些信息呢?跟着记者去了解一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上新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就是为了汇聚积累更多正能量,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我们都要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我们都应该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各国人民都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